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7
  • Inertia Tensor for MORVEL Tectonic Plates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The NNR(No一Net-Rotation)一MORVEL(Mid-Ocean Ridge VELocity)56 is a set of angular velocities describing the motions of 56 plates relative to a No-Net-Rotation reference frame. These plates can he adjusted in terms of non-overlapping polygonal regions,separated by plate boundaries on a unit sphere. During the calculation on the kinematic parameters for these 56 plates in a NNR reference frame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ITRF) velocity field,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ectonic plat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establishing an absolute plate motion model based on space geodesy results. The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these geometric parameters implemented as a FORTRAN90 program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allowing an evaluation of the area and the inertia tensor of a polygonal region on a unit sphere. This program is mainly built on a triangulation algorithm and the adaptive Simpson’s double integral method for spherical polygons,which produces highly reliable results for all 56 modern plates.

  • CAPS 系统中 iHCO卫星轨道演化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hinese Area Positioning System, CAPS)拟采用比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GEO)高150 } 300 km的倾抖高圆轨道(inclined Highly Circular Orbit, iHCO)卫星组建导航通信星座。分析了在多种摄动力和卫星入轨偏差作用下的倾抖高圆轨道卫星的轨道演化过程。该项工作可用于倾抖高圆轨道的优化设计,为利用倾抖高圆轨道卫星组建优良的中国区域定位系统导航通信星座提供参考

  • 基于聚类的太阳光球亮点的数据清洗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由于光球亮点尺度小、边缘结构不明显等原因,在识别中一部分发亮的碎米粒不可避免地被误识别为亮点。采用基于划分的K-means算法和基于密度的DBSCAN算法分别清洗所有发亮结构的特征数据,拟将非亮点结构从亮点结构中剔除。首先采用LMD算法和三维联通的思想识别和跟踪亮点,然后提取亮点的7个相关度较低的特征值,包括等效直径、强度、偏心率、亮点边缘位于米粒暗径的比例、速度、运动方式和扩散系数,并在数据标准化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90%的贡献率降至三维。最后采用K-means算法和DBSCAN算法对亮点数据进行清洗。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清洗非亮点结构,K-mean、算法的正确率为80% , DBSCAN算法的正确率为53%。因此,K-mean、算法能够更有效地区分亮点和非亮点结构。

  • 基于ROACH2-GPU的集群相关器研究-X-engine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随看射电干涉技术的不断提升,干涉阵列规模越来越大,观测能力逐渐增强,但随之而来的是超大数据的实时处理问题。针对该问题,结合射电干涉仪相关器在数据运算和传输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射电干涉阵列信号的特征,研制了一套基于图形处理器集群的通用相关器并用于“天籁计划”的数据处理:首先根据射电信号的关联计算特性,按频段将计算任务分配到不同图形处理器节点,并合理均衡各节点网络负载;然后由不同图形处理器节点独立完成各自的计算任务并将计算结果实时送往存储节点;最后按图形处理器集群通用相关器的设计方案成功安装部署系统并根据“天籁计划”一期的需求进行了性能测试。该图形处理器集群相关器计算性能约为理论峰值性能的46%;相对于传统方案的相关器,基于图形处理器集群的相关器具有开发周期短、可扩展性强、部署简单等优势。

  • 基于两个导电滑环实现天窗驱动和状态检测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目前,可旋转天文圆顶仍被大量使用,工作时圆顶可360。旋转,望远镜通过打开的天窗进行观测。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天窗选用5个导电滑环,但不能检测状态。为了简化天窗的状态检测、驱动系统,并提高其可靠性,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天窗状态检测、驱动电路。该电路只需要两个导电滑环和两个限位开关,即可实现天窗的状态检测和驱动控制。当天窗处于限位状态时,二极管构成的限位电路只允许电流单向导通。当天窗处于中间位置时,则可双向导通。该电路已经在85 cm望远镜等多个圆顶的天窗状态检测控制中成功应用。天窗状态检测、控制电路极大简化了测控系统,并可进行故障检测。

  • 黑子面积随黑子数变化的统计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对1874年5月一2015年3月期间每月黑子数和黑子面积数进行数据分析,统计研究黑子数与黑子面积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黑子数与黑子面积非线性变化,在活动周极大时期更明显。二者的分布概率整体相似,都随数值增大而降低,但黑子面积下降得更明显,表明二者存在非线性关系。黑子数与黑子面积的比例在活动周极小时期约为10. 2,在极大时期约为21. 8,长期约为16. 8。每个周的上升期和下降期确定的比例有微小差别,不同活动周确定的比例有小的差别,二者间的比例有减小的趋势。

  • SExtractor及其在深度巡天研究中的应用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SExtracto:作为一套从巡天图像中检测天体并提取天体星等、位置等信息的开源软件,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深度巡天的目标源提取和测量中。深度巡天中目标源的检测能力(深度)和对轮廓重叠的目标源的分解能力往往比光子噪声带来的测量误差更重要。针对不同研究目的的目标天体的提取往往需要在对目标源的检测能力和分解能力之间进行平衡,在使用SExtracto:提取目标源时其参数设定也存在较大差异。介绍了SExtracto:在深度巡天中参数的设定,结合分析讨论了SExtracto:获取天体目标和测量的精度,同时也发现在深度巡天中使用SExtracto:提取目标源存在十分严重的过度分化问题。

  • 大气折射对射电望远镜高精度指向的影响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针对中性大气的物理属性以及大气折射对射电望远镜指向的影响进行了模型分析和计算,以改进型的“三段式”标准指向改正模型为基拙,着重研究了由大气折射造成高阶指向误差的改正方案,目的是不断提高射电望远镜的指向精度,尤其针对大口径、高分辨率的射电望远镜。在此模型的基拙上,模拟南山观测基地的气候特征,给出合理的计算结果。通过分析和评估这些结果与射电望远镜指向精度的要求,为将来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指向修正提供参考

  • 基于MPI的高性能UVFITS数据合成研究与应用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中国明安图超宽频谱射电日像仪(Mingantu Ultrawide Spectral Radioheliograph ,MUSER)进入实际观测后,每3 ms产生一帧100 kB左右的数据,每天的原始观测数据约3. 5 TB。由于射电日像仪的原始数据采用自定义格式,为了后续数据分析和共享的需要,有必要根据数据存储需求把这些原始数据转换成天文常用的文件格式。在前期工作中已经实现了原始数据格式到UVFITS文件的转换,在此基拙上研究了基于MPI的集群并行环境下UVFITS合成系统性能优化。通过实验验证,在改进后的并行环境下,UVFITS合成系统的性能达到了需求的2. 5倍,可以有效处理当前及未来一定时间内射电日像仪的海量观测数据。同时,改进后的系统具有良好的横向扩展能力,能够为相关项目的数据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 2840MHz 太阳射电辐射流量计的升级改造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叙述了国家天文台升级改造后的2 840 MHz太阳射电辐射流量计的设计特点、性能、结构及观测结果。升级改造后的太阳射电辐射流量计将在较高时间分辨率上实时得到2 840 MHz频率上的太阳流量,为太阳物理研究积累丰富的观测数据,是太阳活动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参数之一

  • 我国太阳物理历史观测资料存储方案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天文用户从数据服务得到最佳效果包括这些因素,如天文数据存储方法与数据存储的便利性、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存储服务维护的便利性,这是每一个大中型数据相关项目对数据存储及共享提出的要求。分析了领域型项目的存储需求,不同存储服务架构的差异,提出采用云存储架构并设计了领域云存储服务架构,此架构不仅能满足从数据处理到统一存储、统一对外服务的需求,对用户数据查询服务也有最佳体验。最后涉及了建立灾备系统,及其规范等内容。

  • 地基太阳望远镜辐射涂层的测温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地基太阳望远镜及周边设施在观测运行时被太阳辐射加热,发热表面加热望远镜光路附近的空气形成近表面空气湍流,进而引起像质衰减。改善近表面大气湍流的主要方法是抑制太阳望远镜及周边设施表面与空气的温差。根据辐射涂层表面与空气的温度实测,对辐射涂层抑制太阳望远镜及周边设施发热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研究表明所选的辐射涂层具有一定的抑制物体表面与空气温差的能力,辐射涂层相对水冷具有控温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可用于地基太阳望远镜及周边设施表面的温度控制

  • 活动星系核动量驱动反馈机制的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观测中发现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与星系核球速度弥散或星系核球质量之间存在紧致关系。一般认为这类关系是由活动星系核反馈造成的,但是活动星系核反馈过程的微观物理实现并不清楚。甚至活动星系核反馈的提出者(Silk )也对其有效性提出质疑。利用星系的观测数据重新考虑了活动星系核的反馈过程,检验了活动星系核反馈的有效性。收集了一个包括29个星系的样本,通过样本星系的观测数据对它们的势场和由动量反馈而致的气体壳层在势场中的运动做了更准确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星系的动量反馈是有效的。

  • H全日面云污染实时识别和修复系统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高空云层导致所观测的H全日面像上覆盖有一层云污染,使得图像上的太阳活动细节变得模糊不清。为了能够实时探测云污染,并及时显示修复后的图像,采用图形处理器技术实现了一个H全日面云污染实时识别和修复系统。该系统主要在统一计算设备架构( 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CUDA)环境下利用图形处理器并行实现:(1)二值化图像椭圆长短轴比值法识别重度云污染图像;(2)临边昏暗曲线中心对称法识别可修复云污染图像;(3)频域巴特沃斯低通滤波法去除云污染。通过对系统中各运算在图形处理器中花费的时间进行详细测量,发现傅里叶正反变换和频域滤波占用了图形处理器总处理时间的52.9%,是系统中最耗时的。然而,相对于1 min的观测时间间隔,约0. 7 s的总处理时间可以满足实时显示的需要。另外,通过对修复后的图像做质量评价,验证了所采用的修复算法可以有效地去除云污染,并对太阳活动细节影响较小。最后讨论了系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行的改进。

  • 日冕物质抛射的偏转特性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巨大的、携带磁力线的泡沫状气体,在几个小时中被从太阳抛射出来的过程。日冕物质抛射伴随着大量带电粒子和辐射的释放,这些物质进入日地空间,对日地空间的磁场造成很大扰动;当它们传播到地球附近时,则严重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也对空间和地面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日冕物质抛射在传播过程中如果发生偏转,将影响它对地有效性。因此研究日冕物质抛射的偏转特性,对预报日冕物质抛射对日地空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利用2007年10月8日STEREO卫星的日冕物质抛射观测资料,结合全日面线性无力场模型(Global Linear Force-Free Field , GLFFF)进行磁场外推,分析日冕物质抛射偏转与背景磁场能量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计算日冕物质抛射的运动轨迹。通过改变无力因子a,发现当a=0. 15时,计算得到的日冕物质抛射运动轨迹与实际观测的日冕物质抛射运动轨迹拟合得最好。

  • The Study Featuresof Variations of Cyclotron in GX 301一2 by using the Resonant Scattering INTEGRAL/IBIS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With long-term hard X-ray monitoring,observations on high mass X-ray binary GX 301-2 from 2003一2011 performed by INTEGRAL/IBIS,we first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ts spectral properties in different accreting luminosities and orbital phases. The cyclotron resonant scattering feature(CRSF) at energies from 35一47 keV was detected in the hard X-ray spectra,suggesting the magnetic field of Sx10}Z Gs. The variations of the CRSF show no relation to the X-ray luminosity while the line centroid energy of the CRSF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photon index and spectral cutoff energy,and there also exists a weak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bsorption depth and cutoff energy. These relations support the idea that the spectral cutoff in accreting X-ray pulsars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cyclotron resonant scatter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tio of the line width to the centroid energy and absorption depth implies a tall cylindrical accreting column on the surface of the neutron star in GX 301-2. The explanation of the long spin period in GX 301-2 requires a strong surface magnetic field at least higher than 2x 1014 Gs which is contradict with the measured value based on the cyclotron line energy. The line-forming region with a height at least larger than two neutron star radii is proposed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This scenario is supported by the tall cylindrical accreting column on the neutron star surface in GX 301-2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patterns of the CRSF. In addition,the possible evolution scenario of accreting magnetars like GX 301-2 is briefly discussed,and GX 301-2 would he an accreting magnetar in the equivalence phase.

  • NVST的长期跟踪误差分析及改正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由于1 m太阳望远镜主体、光电导行及终端仪器消旋平台等的结构特点,即使光电导行系统闭环后,望远镜长时间跟踪精度仍然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根据望远镜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跟踪误差随时间变化的原因,然后通过理论和实测分析了误差的变化特点,研究了如何通过相关算法检测望远镜折轴焦点F3焦面的高分辨率成像观测系统中的图像移动量,并平滑高频分量,分离出低频分量以反馈给望远镜定位跟踪系统,进一步提高望远镜的长时间跟踪精度。最后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观测系统中Ti0通道闭环跟踪实验,实验表明,在4小时的闭环跟踪时间内,跟踪误差的均方根值为0. 52",表明通过折轴焦点F3成像观测系统中的图像移动量对望远镜实行闭环跟踪能够提高望远镜的长时间跟踪精度。

  • 光谱分析软件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随着大规模光谱巡天项目的规划、实施和运行,从庞大数量的天体光谱中自动分析、高效挖掘和快速提取信息,获取天体的有效物理参量,是天文学者关注的焦点和当代天文研究的重要课题。大部分天文学研究工作基于光谱分析开展,各种迅速发展的光谱分析工具的便捷性和易用性对于探究天文光谱的特征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针对国内外目前已经完成、正在运行和即将开展的大型光谱巡天项目,描述了一些巡天项目并指出了运用光谱分析工具的重要意义。以7种常用光谱分析软件VOSpec, VOSED, SpecView, Iris, SPLAT,CASSIS, ASERA为例,介绍了光谱分析软件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功能,同时比较了这些软件应用环境的异同,为天文学家选择和运用光谱分析工具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 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高频阵模拟接收机研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介绍了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高频阵模拟接收机总体设计方案和研制情况,详细说明所采用的光传输、温控、滤波、LTCC等技术以及针对射电日像仪阵列特别采取的可靠性保证措施。经过全面的系统指标测试和幅、相稳定性温度环境测试,结果表明模拟接收机系统的性能、功能和稳定性等指标满足总系统的设计要求。

  • 黑洞吸积率与喷流能量相关性讨论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喷流的形成与黑洞吸积向来密不可分。分析黑洞吸积率与其喷流能量的相关性对研究黑洞内部结构以及喷流形成的具体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文献资料中收集了24个数据源,这些源包含了13个射电选B LLac天体(RBL)和11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 )。通过样本数据研究黑洞吸积率与喷流能量以及丫射线流量密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24个活动类星体的吸积率与喷流能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与Allen等得出的结论相同;(2)射电选B LLac天体与平谱射电类星体的喷流能量分布存在一定差异;(3)射电选BLLac天体的吸积率与丫射线流量密度相关性并不明显,但平谱射电类星体的吸积率与丫射线流量密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喷流能量不仅与黑洞质量有关,同时也很可能与黑洞的吸积存在关系。黑洞喷流的形成很可能是黑洞质量与吸积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与其他方法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