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9-4
  • 大型射电望远镜面形精度测量方法研究综述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2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射电望远镜是天文观测与深空探测的重要设备,当前正朝着大口径、高频段方向发展。大型射电望远镜的面形精度是影响接收性能的关键指标。为了厘清各种大型射电望远镜面形精度测量方法的特点,将大型射电望远镜面形精度测量方法分为了四类:经典测量法、激光测量法、摄影测量法和微波全息法;详细阐述了各种面形精度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劣势;最后对大型射电望远镜面形精度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和展望,为不断探索和创新望远镜面形精度测量方法提供了启发。

  • 碳超丰贫金属拐点星的搜寻与丰度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2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C超丰贫金属星(CEMP)在老年恒星中的普遍存在使得它成为研究宇宙早期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对象,具有不同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特征的CEMP有着不同的起源。不同于已经历挖掘过程的巨星,主序拐点星能很好地在其表层大气保留形成初期的物质,从而可以追溯到更早期的恒星形成化学环境。我们通过LAMOST巡天数据选源并利用Subaru/HDS进行后续高分辨率光谱观测了12颗CEMP主序拐点星,其中有10颗星是首次被分析。与已有的CEMP主序拐点星观测样本相比,我们的样本中包含了更高比例的中子俘获元素不超丰CEMP恒星(CEMP-no星),发生在中等程度C超丰区域,为其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对其中6颗CEMP-no星测定了Li丰度,尤其是其中3颗极贫金属星样为探讨[Fe/H]<-3.0的CEMP拐点星Li丰度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新观测数据。新增样本验证了CEMP-no星在[Fe/H]~-3.0附近为Li-正常星,与前人结论一致;而新增的两颗CEMP-s星表现出了中等Li丰度,介于之前的较大Li丰度范围,我们的研究为CEMP-s和CEMP-no的分类提供了辅助约束条件。

  • 附加相对约束关系的月表全景相机平差算法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26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我国近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携带了全景相机的科学载荷,负责获取巡视器着陆区的月球表面影像采集的重要任务。全景相机共有两台,采用双目立体成像,实际工作时保持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不变。本文参考了地球测绘、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多个相似案例,使用了一种改进的平差模型。经过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模型能够消除不同立体像对间相对位置和姿态的偏差,使平差结果更加可靠,为我国探月任务中月表全景相机影像数据的摄影测量处理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 基于FPGA的CCD视频波形发生器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26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为了测试用于南极CSTAR(Chinese Small Telescope Array)望远镜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控制器视频采样电路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低温可靠性验证,设计了一款基于FPGA的CCD视频波形发生器,它能产生CCD探测器输出的视频波形。上位机通过USB2.0接口与视频波形发生器进行指令通讯,可以改变波形的幅度、周期、上升沿时间以及叠加的噪声。通过设定不同参数的波形输入到CCD控制器的视频采样电路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对电路的性能进行充分测试,不仅提高了测试效率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安装CCD测试造成的风险。测试结果表明CCD控制器的视频采样电路性能满足要求并可以在低至-80℃下稳定工作。

  • AGN吸积盘辐射区半径的多方法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26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通过收集数据,用标准吸积盘方法,短时标光变法,连续波混响滞后法,微引力透镜法分析了活动星系核吸积盘辐射区半径,并对四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将耀变体和类星体参数比较,发现两子类的中心黑洞质量、光度和吸积盘辐射区半径都没有明显差别。本文选择了高光度源进行研究,因此出现了两子类以上参数无明显区别的情况;(2)短时标光变法得到的吸积盘辐射区半径比和黑洞质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连续波混响滞后法得到的吸积盘辐射区半径比对黑洞质量的依赖性高于标准α盘模型法,对于无法确定中心黑洞质量的源,可以利用连续波混响滞后法得到吸积盘辐射区半径;(4)微引力透镜法得到的吸积盘辐射区半径比和黑洞质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且该方法只适用于存在微引力透镜效应的类星体,(5)这些方法从观测上证明了吸积盘辐射区半径与黑洞质量存在相关性,验证了标准模型成立。为进一步在观测上寻找这四种方法所需要的源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对活动星系核的吸积盘辐射区半径研究有重要意义。

  • 银道面附近若干天区变星搜寻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17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对新疆天文台(XAO)南山一米大视场天文望远镜(NOWT)观测的历史数据,我们进行细致的数据挖掘,发现了百余颗变源。数据处理pipeline为XAO时域巡天数据处理包,该处理包同时考虑了测光系统内部权重和相关性,并结合快速混合算法编写的。除去已知的变源,我们发现了很多新的变源。对新变源证认的过程中,我们将结果与LAMOST、GCVS、VSX、Gaia DR2等星表进行了交叉。在讨论部分,我们对各星表的使用情况给出了说明。对于新源最后发现绝大部分是食双星,少部分是脉动变星,并有一颗表现相对复杂的变源。

  • 鹊桥卫星激光测距成功概率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0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本文首先对鹊桥卫星任务轨道进行计算,通过数值方法给出一条有效的近似模拟鹊桥卫星探测任务的目标轨道。计算给出了云南天文台距鹊桥卫星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并对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激光测距回波光子数进行对比分析,对影响鹊桥卫星激光测距成功率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计算在最近观测距离时间段鹊桥卫星与月球的最小距离和最小z方向垂直距离,针对鹊桥卫星分析计算给出2019年下半年云南天文台鹊桥卫星激光测距观测任务时刻表,根据以往月球激光测距积累的经验,通过对观测任务时刻表的分析计算结合影响测距的因素给出了提高激光回波光子数和测距成功率的改善方法。

  • 基于DEM的月表典型撞击坑形态特征的指标 因子量化关系模拟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0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本文在激光测高方法获取的100m分辨率的全月DEM数据基础上,选取1407个不同形态的撞击坑,提取多视角刻画撞击坑形态的地形因子指标,并进行撞击坑形态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与地理建模的方法,重点探讨地形因子间的关联性,进一步构建基于多因子的量化模型,以解释地形因子信息与撞击坑形态发育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深径比(Y)与直径(X1)、体积(X2)、圆度(X3)、体态比(X4)以及坑壁坡度(X5)能较好地刻画撞击坑形态发育特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拟合构建指标间的函数关系,且拟合模型在0.05置信水平下的显著性F=492.037>>F,拟合模型的的显著性极好, 为其模拟函数关系式,拟合优度达0.637。该模拟方法在月表撞击坑形态发育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是撞击坑形态特征的数字地形模拟与信息挖掘的一次有益实践。

  • 非均一方差的GNSS定位误差模型检验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03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中,定位精度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准确的定位误差模型有利于理解系统的工作模式,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提供指导。当卫星的测距误差满足相互独立和方差均一的条件时,定位误差等于测距误差标准差乘以几何精度因子。然而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卫星信号的传播路径的不同,测距误差的统计特征难以相同。尤其当有卫星信号受到多径干扰与电离层闪烁影响时,不同卫星间的测距误差会有显著的差异。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建立的非均一测距误差的定位误差理论模型;利用北京站与香港站的实测数据,对受到多径效应与电离层闪烁影响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统计特性与非均一方差的定位误差模型给出的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基于傅里叶变换色散条纹法的实验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03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光干涉要求实现各光路共相位叠加,对于宽波带的白光干涉要求则更加苛刻。因此,要实现稳定的白光光干涉需要对光程进行实时探测和控制。本文对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色散条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算法设计,并利用实验室建立的Fizeau型干涉实验装置开展开、闭环实验研究。在开环实验中,采集不同光程差的多幅色散条纹图像,研究了图像频谱次峰偏移量和光程差的关系,结果显示,偏移量与光程差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在闭环实验中,利用光程差的实时计算结果和光程补偿机构,对光程差进行闭环控制,结果显示,在外加扰动的情况下,系统能够始终保持在初始的干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