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天文大装置科学区域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随着天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天文大装置的建设与运行日益成为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因素。综述了国际天文大装置科学区域中心的建设现状与运行机制,探讨了其在数据管理、科研合作和用户支持等方面的作用。首先介绍了科学区域中心的定义及其在天文研究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多个典型区域中心的天文大装置,包括低频阵列望远镜(Low-Frequency Array,LOFAR) 和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 ALMA) 等,强调了基础设施、技术投资和管理架构对其成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如资源分配、数据共享与合作机制,并展望了未来的 发展方向与趋势,对未来天文大装置科学区域中心的建设和运维有参考与借鉴价值。

  • 面向下一代事件视界望远镜的亚毫米波望远镜的选址与评估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7-03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EHT 在 2019 年利用 VLBI 技术获得了首张黑洞照片,为了满足黑洞动态成像的需求, 下一代 EHT 阵列会加入更多位于东半球的站点。中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 区,独特的气象条件使其成为潜在的选址区域。使用 3 年 (2019―2021) 的 MERRA-2 数据,对 青藏高原地区的高频射电观测条件进行了初步评估,一共包含 759 个数据格点。根据这些格点 在不同季节不透明度的表现,选出 4 个季节中各自最优的格点。结合目前已经建立站点的气象 条件,对这 4 个格点进行了评估,评估主要考虑了可降水量、液体水路径、风速这 3 个气象因 素。除此之外,以 ALMA 望远镜阵列的气象条件为标准,为新台站的选址划定了初步的范围。

  • S4 0954+65 喷流的高分辨率观测研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12-13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S4 0954+65 是一个典型的 BL Lac 天体,观测表明,其射电、光学和 γ 射线波段的辐射具 有准同步耀变现象。利用美国甚长基线干涉阵列 VLBA 对该源分别在 2018 年 6 月和 2019 年 11 月进行多波段观测,发现其射电核的流量密度谱有明显变化。通过同步自吸收机制,得到射电 核心磁场强度为 (3.3±0.9) ×10−4 T。通过分析 2017 年 5 月―2021 年 5 月期间 VLBA 43 GHz 观 测的归档数据,发现 2 个明显的喷流运动成分和靠近核心的一个静止成分。对两个运动成分分 析得到喷流的视向夹角分别为 5.5◦和 6.9◦,张角为 1.8◦和 2.4◦。利用 VLBA 43 GHz 归档数据以 及 Fermi 卫星 4 期源表 (4FGL) 中该源的 γ 射线流量,发现射电核心和 γ 射线在 2018 年 10 月― 2021 年 5 月间变得更加活跃,且射电核心流量变化更强。

  • 沃尔夫-拉叶双星及其星风碰撞活动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6-07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作为进入演化晚期的大质量恒星,沃尔夫-拉叶星存在强烈的星风流失。如果沃尔夫-拉叶星与另一颗大质量恒星组成双星系统,双星的星风会互相碰撞形成星风碰撞双星系统,在星风碰撞区域会产生非热辐射。目前已有多个确认为沃尔夫-拉叶双星的射电源,其中如 WR140,WR146, WR147 已有较详细的射电干涉仪观测,发现了星风碰撞活动;另外还有一批沃尔夫-拉叶双星如 WR105 等是可能的星风碰撞双星候选体。比起一般的星际介质环境,星风碰撞区的物质密度、辐射流量以及磁场强度均较高,粒子在这一区域更容易受激获得能量并产生非热辐射,因而更适合研究粒子加速和产生辐射的机制。另外由于星风碰撞区的活动与双星活动和演化紧密相关,研究星风碰撞区也可以帮助研究大质量恒星的晚期演化。然而目前对星风碰撞双星系统的 研究仍然匮乏,只有 WR140 建立了较完备的物理模型。文章简要介绍了沃尔夫-拉叶双星系统及其星风碰撞区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射电干涉仪对于星风碰撞系统观测研究的主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