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5-07-02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详细回顾了活跃小行星 (3200)Phaethon 的近日点观测数据及近地观测事件,分析了在 近日点附近的活动性机制,尤其是热裂解、水冰及 Na 升华驱动成因。基于 Phaethon 的光谱数 据、反照率和偏振等研究,总结了其表面的物理性质和成分等研究结果,为全面理解该天体提 供了丰富的证据。深入探讨了 Phaethon-双子座流星群复合体、活跃小行星分类及其溯源。在小 行星轨道演化与热物理模型研究中,利用 MERCURY6 积分器对 Phaethon 轨道根数进行千年 尺度的反演,初步得出 Phaethon 近日点距离等运动规律;并基于先进热物理模型(ATPM)对 红外多波段观测数据进行整合后拟合,得出了 Phaethon 的热惯量、反照率和直径等数据。最 后,围绕活跃小行星的空间探测,展望了 JAXA 空间任务 DESTINY+及中国天问二号的探测 计划。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8-20 合作期刊: 《天文学报》
摘要: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广泛分布的金属或岩石天体, 直径从米级跨越到几百公里. 它们蕴含了太阳系早期的信息, 同时也可能会与地球轨道相交且撞击地球, 因此研究小行星的物理参数、物质成分和表面性质对于了解太阳系行星的形成演化和近地天体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以国际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 MPC)获取直径$D < 160$\;m的小尺寸近地小行星共67颗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包含部分潜在威胁小行星(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s, PHA). 基于NEATM (Near-Earth Asteroid Thermal Model), 使用广域红外巡天望远镜(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WISE)的观测数据, 利用反射光模型对太阳反射光进行了修正, 使用动力学模型计算WISE观测历元的小行星轨道数据, 计算了这67颗小尺寸近地小行星的直径和反照率. 拟合过程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CMC)方法, 与WISE的研究结果和MPC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给出了其分类特征. 研究为小行星的观测和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可以更好地了解近地小行星的特征和演化.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8-20 合作期刊: 《天文学报》
摘要: 迄今为止, 视向速度法与凌星法发现了绝大多数系外行星, 天体测量法与之相比在行星轨道参数和质量确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Closeby Habitable Exoplanet Survey, CHES)拟基于微角秒级空间天体测量方法搜寻太阳系近邻(距离太阳约10 pc)的100颗类太阳型恒星周围的宜居带类地行星; 开展近邻行星系统的全面普查, 获取行星真实质量和三维轨道参数, 建立完备的近邻系外行星数据库. 基于CHES卫星的观测模式与科学目标, 针对Alpha Centauri A、模拟太阳系系统、51 Peg与黑洞Cyg X-1进行了模拟观测, 生成了天体测量仿真数据, 使用Lomb-Scargle与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a, BIC)两种周期谱分析行星轨道周期信号, 并采用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CMC)算法对行星系统进行轨道反演, 获得的结果与行星初始参数吻合. 进一步讨论了参考星周围存在的巨行星对于宜居行星探测的影响, 利用BIC周期谱方法可识别周围可能存在行星的参考星.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分类: 物理学 >> 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 分类: 天文学 >> 星系和宇宙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摘要: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Closeby Habitable Exoplanet Survey, CHES)采用空间微角秒级别的高精度天体测量技术, 普查太阳系近邻(10 pc内)约100颗FGK等类型恒星, 探测宜居带类地行星或超级地球; 详细普查宜居行星的数目、真实质量和三维轨道等信息, 这将是国际上首次近邻宜居带类地行星的空间探测任务. CHES的有效载荷是一台口径为1.2 m, 视场为0.44°×0.44°, 焦距为36 m的高像质、低畸变、高稳定光学望远镜, 采用同轴三反TMA光学成像系统. 为实现宜居带类地行星探测, CHES任务中的测量精度为1 μas, 是目前国际测量精度最高的空间探测项目. 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背景型号项目的支持下, CHES团队深入凝练和论证科学目标, 成功突破了三项关键技术难题: 实现了畸变大视场高像质空间望远镜光学系统技术的重要突破; 突破了10–5pixel级别星间距测量技术; 实现了卫星系统高稳定度姿态控制精度及热控精度的创新. CHES预计发现50颗类地行星, 引领中国空间科学探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4-03-22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当前已经探测到超过5000 颗系外行星,系外行星领域正在从搜寻普查进入到精细表征阶段。过去20 年通过对大约100 颗系外行星大气表征,初步建立了对凌星行星和直接成像行星的大气探测方法和一系列大气光谱正向建模、反演方法与大气理论的基本框架。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 具有前所未有的近红外到中红外光谱探测能力,高质量数据将带动大气理论与模型的跨越性发展。第一轮观测的科学产出展现了JWST 对凌星行星和直接成像行星的大气表征能力以及对宜居带行星大气的初步限制。JWST 时代的系外行星大气精细研究已初露峥嵘,与未来5 年内即将建成的具有大气普查能力的ARIEL 和大口径自适应光学地基望远镜相联合,将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系外行星大气的多样性。